大型沉浸式民族史诗《瑶望千年・云歌》
国庆节前震撼首演
千年瑶脉在鄂南秘境活态绽放
“鄂南秘境” 地处幕阜山脉北麓、长江中游南岸,是鄂湘赣三省交界的生 态明珠与文化重镇。作为湖北省内重点文旅融合项目,大型沉浸式民族史诗《瑶望千年・云歌》将于国庆节前在咸宁市通城县药姑山古瑶村全新升级的 “瑶望千年广场” 盛大首演。这部由知名导演刘伯安执导的史诗级演出,以古瑶族千年迁徙史为主线,以民族迁徙史为魂、文化交融为脉,用细腻的叙事与动人的演绎,串联起古瑶先民的坚韧与现代各族儿女的共情,在鄂南山水间搭建起一座跨越时空的 “文化 连心桥”。
大型沉浸式民族史诗《瑶望千年・云歌》概念海报
文旅融合的时代新篇
近年来,通城县以 “药姑山古瑶村” 为核心,打造集文化体验、生态观光、红色研学、康养度假于一体的全域旅游格局。瑶望千年广场的大型沉浸式民族史诗《瑶望千年·云歌》,根植于瑶族真实历史脉络,以瑶族十二姓宗脉的迁徙历程为叙事核心,回 溯从南北朝至明清时期,古瑶先民从幕阜山脉北麓的药姑山出发,跨越湘桂粤黔及东南亚地区的漫漫征途。全剧以 “传承” 为主线,通过 “成年礼的使命”“迁徙路 的坚守”“异乡人的共生”“归乡梦的回响” 四大核心篇章,细腻勾勒出古瑶 人 “带盘王的鼓闯云遮丘”“撒峒里的种开新地沟” 的生存智慧,更将 “十 二姓宗脉” 的血脉羁绊与 “火塘为家” 的精神信仰贯穿始终。
药姑山古瑶村
剧中,无论是 “红须谷” 种子里藏着的祖地记忆,还是采药、织锦、烧窑 等民俗里的文化密码,都源自瑶族《祖图》记载与现存非遗技艺,既还原了民族 历史的厚重,更让 “敬畏自然、珍视血脉” 的古老智慧,在当代语境下焕发新 的生命力。同时,景区的药谷探秘、瑶绣手作、药膳品鉴等深度体验 项目,让游客在古朴的山水间,触摸古瑶的文化肌理。
刘伯安导演指导排练
地理与生态的双重馈赠
通城县素有 “七山一水两分田”之称,森林覆盖率达 57.5%,拥有药姑山、 黄袍山等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。药姑山是被李时珍誉为 “江南天然药库”,有166科1313种中草药,这里的山溪、溶洞、古木与云海交织,形成 “春看 杜鹃夏避暑,秋赏红叶冬踏雪” 的四季秘境,曾获评 “中国天然氧吧”。
古瑶文化的千年密码
通城县药姑山是瑶族先民 “千家峒” 的重要发祥地之一。药姑山古瑶村内,至今留 存着宋元时期的古窑址、垒石屋基、图腾石刻等文化遗存,被专家确认为瑶族早 期聚居地。景区内的古瑶文化陈列馆藏有大量历史文物,其中陶器、银饰等实 物无声诉说着瑶族 “漂洋过海” 的迁徙史诗。“盘王大歌”、省级非遗 “拍打舞” 等活态传承,让千年瑶韵在鄂南山水间重新苏醒。
药姑山垒石文化
让民族文化照亮乡村振兴路
“火塘文化” 在剧中的核心呈现,亦呼应了乡村振兴中对传统文化的创造 性转化。正如剧中台词 “不是肥沃的土地让我们生根,是我们生根发芽让荒芜 变家园”,演出通过古瑶先民的迁徙精神,传递当代人对 “家园” 的重新思考。
作为药姑山古瑶村景区提档升级的核心项目,《瑶望千年・云歌》不仅是一场演出,更是民族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。景区围绕演出打造“日间民俗体验+夜间史诗展演” 的全时段文旅模式:白天,游客可跟着瑶绣传承人学 织 “金刚藤纹”,随瑶医辨识山间草药,在古瑶村的青石板路上触摸历史;夜晚,便在星空下沉浸式感受千年瑶韵,让“文化体验” 真正融入旅行的每一刻。
这个国庆,不妨走进通城药姑山,在《瑶望千年・云歌》的旋律里,触摸一段民族记忆,遇见一份跨越民族的温暖。这里有古瑶人的千年守望,更有属于每 个中国人的 “家园” 向往。
大型沉浸式民族史诗《瑶望千年・云歌》概念海报
【演艺承制单位】
隐山文华(北京)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
【主创团队】
总导演:刘伯安
总制作人:王寅峰
编剧&作词:王薇
执行导演:关乐 边疆 李禹瑶
音乐总监:张小柯
舞美设计:张速超
服装设计:德晶
灯光设计:王雷
音响设计:杨光
威亚设计:王安胜
特效设计:林彩进 雷鸣
舞台机械设计:刘洋 刘东
化妆造型设计:同瑶
技术总监: 杨光
技术总统筹: 徐强
舞美实景制作总监:姚辉亮
大型道具制作总监:张军良
执行灯光设计:张延亮 张韬
调音师:弓晨 杨学技
服装制作:孔浩 李素芳
头饰制作:陈丹妮
化妆:魏立烨 林碧怡 李香菊
主题曲《云歌》演唱:易君
插曲《人生海浪》演唱:唐琪
插曲《织锦》演唱:张小柯
项目统筹:唐琪
艺术团管理:杜海
制片主任:李嘉航
海报设计:张新鹏 牛洋
纪录片拍摄:北京池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千年瑶脉,今朝共鸣。《瑶望千年·云歌》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,更是一次触碰民族记忆、重识文化根脉的精神之旅。国庆假期,让我们相聚鄂南秘境,在 火塘余温与长鼓震颤中,聆听跨越千年的家园呼唤。